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,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,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——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
首先,碳中和的高度已经远远超过碳本身,上升到中国永续发展的问题。
它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我们需要理解碳中和的更深一层意义,即推动人类社会重大的变革。其次,中央会议明确提出碳达峰、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。作为一场社会和经济的系统性变革,每个人、每个系统、每个组织都将涉及其中,谁都不可能置身度外。此外,中央会议还重新提出 “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”。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,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,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、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,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那么,我们目前处在什么阶段?
按照中央的表述,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。
也就是说,这并非今天或明天的一日之计,而是至少到2060年之前我们都是以降碳为重点方向。
学术界、企业界都从碳本身的角度出发看待降碳,例如能源结构转型、产业结构转型等等。其实对国家而言,更重要的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重大系统性变革,所以在未来我们会看到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。
主动参与碳中和的2大原因
因为近几年,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外环境发生了变化。
中美关系这几年颇为紧张。
中国必须要考虑,一旦发生军事冲突,中国非常依赖的海上能源通道就会被直接切断,这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灭顶之灾。届时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问题,整个经济都要面临严峻的考验。
改革开放四十多年,中国的产业也要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。以往的改革,往往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,削弱改革的效果。碳中和的提出,恰好跟中国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。
对外,中国可以直接搭上全球发展的便车,成为新一轮游戏规则的制定者。
对内,可以倒逼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中国实现碳中和的2大路径
碳达峰、碳中和的目标,对中国而言并不轻松。
特别是碳达峰,中国的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,比第2名到第6名的总和还多。
那中国做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核心思路是什么呢?
中国还处在制造业的第三梯队,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,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。
这就导致,中国90%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集中在能源行业。
因此,能源行业的改革和转型升级就是碳达峰工作的重中之重,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,建立起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多种手段,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。
供给侧,主要是减少煤炭消费。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曾一度高达70%,非化石能源、天然气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消费非常少。
需求端,主要是发展先进的制造业,调整电力结构,减少煤炭电力的使用,增加清洁能源发电。
依托碳达峰、碳中和,中国、美国和欧洲国家共同牵头制定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的新规则。